2025-01-23 11:50 - 2025来了,铁子。 2025-01-23 15:45 - 里特开始逐渐体会到,战争的奇妙之处就是它能让人回归本性,把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之下。有些人平时看似强势而坚定,语言中更是让你对他们敬畏有加,但是当身处战火之中时,一切都变了,有些人根本就不像他们平日里表现的那么坚强。相比之下,有些孱弱而温和的人,则转眼之间成为真正的勇士,他们的坚定和勇敢存于内心,而不是外表;在地狱门外,没人知道谁是真正的勇士。这个问题一直让里特困惑不解,因为答案总是不一样的。 2025-02-05 12:57 - 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应该知道原因所在。从一个将军评价另一个将军的角度来看,他后来所说的话绝对是鲜有的直白尖锐:“我可以肯定,麦克阿瑟反应如此强烈,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威望受到挑战,他在军界的传奇色彩受到玷污。红色中国赤裸裸地愚弄了永不犯错的‘军事天才’。此时,他肯定清楚地认识到,他在仁川登陆之后派出第8集团军去追赶朝鲜人,又把军队拆得七零八落,最后又把他们送到元山,所有这一切都是愚蠢至极的错误...此外,中国人用最简单的办法欺骗了他,让他对情报完全错判,这嘲讽了他不自量力的吹嘘:实施全面的空中打击,轰炸朝中交界处的鸭绿江大桥,把朝鲜西北部变成荒漠,接着我们将一往无前地来到鸭绿江边,然后在‘圣诞节前回家’。因此,麦克阿瑟要想恢复自身的尊严以及他在军事上的威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那些曾经愚弄过他的中国将军们遭到无法挽回的失败。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他肯定会鼓动我们与红色中国,甚至是苏联,打一场全面的战争,不惜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惜动用原子弹。” 2025-02-05 14:36 - 麦克阿瑟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不说真话。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与他打交道的人。只有符合他的要求,有助他的事业的时候,他才会说真话;而在不利于他的时候,他就会胡说八道。因此,真理对一个认为自己永远正确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他和所有人一样都会犯错误,尽管他拥有无数令人敬佩的优点,而他的错误也许是致命的,因为他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的身边到处都是阿谀奉承之徒,不会有人挑战他,因此他的颠倒是非的观点最终会升华为真理,对他的观点的挑战马上就会被看成麦克阿瑟不共戴天之敌的歪曲之词。在国会面前讲述自己为什么被解职时,他厚颜无耻地在一个关键点上撒谎:他一直声称参联会支持他的立场。也许他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支持自己,因为从中国参战到李奇微来到朝鲜这个短暂的时间里,有些参联会成员确实在思考他的提议。但是在李奇微扭转战局时,麦克阿瑟再次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在内心深处一直得意地嘲笑和贬低他们的麦克阿瑟或许现在才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确实支持过自己。或许他认为,老规矩比真理更有力量,因此,一旦军界领导人与文人政客之间出现矛盾,军人会囿于某种制度上的忠诚而支持他,虽然他自己以前并不必然忠于这种制度,这些不如他伟大的人现在依然会忠诚于他。 2025-02-06 12:18 - 或许所有战争都是某种错误判断的产物。在朝鲜战争中,各方在所有重大决策上都无一例外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首先,美国把朝鲜半岛踢出自己的远东防卫圈,这自然会鼓励共产党势力对它采取行动。然后,苏联又为金日成出兵韩国开了绿灯,并确信美国不会干预。美国参战后,严重低估了朝鲜军队的作战能力,却明显高估了自己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的实力。他们以为自己准备得非常充分,可以一举击败金日成。最后,美国人又贸然做出了越过三八线、继续北上的决定,却丝毫不在乎中国人的警告。之后,麦克阿瑟又做出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一个误判,即命令联合国军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因为他坚信中国人不会进入朝鲜,这就让他的军队处在极度危险之中。毛泽东以为,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精神肯定会战胜美国的强大武器以及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灵魂;在取得第一轮大胜后,毛泽东命令志愿军乘胜追击,一路南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损失惨重。在这段时间里唯一坐收渔利的似乎就是斯大林,他既担心铁托主义对毛泽东产生影响,又担心中国与美国成为盟友,因此当毛泽东决定和美国人战斗到底时,斯大林不会不高兴。不过,即便是斯大林,也屡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初,他以为美国不会参战,但美国还是出兵了。如果说他希望看到美中两国开战,而让苏联人坐山观虎斗,那么朝鲜战争对苏联的长期影响则是不可预知的。首先,中国肯定会对他在最初也是最关键几个月里的食言而怀恨在心,这种怨恨之情导致中苏关系在十年之后破裂。更重要的或许在于,中国入朝参战必将对美国如何看待其国家安全事务带来深远的影响。 2025-02-08 16:10 - 古代社会中伪科学性的预卜并非都用天文。他们认为数本身有神秘特性并可用之于预卜未来。我们可在但以理书(the Book ofDaniel)及新旧约先知的著述中看出巴比伦人预卜未来的做法,希伯来人的“科学”测字术(gematria)(希伯来传统神秘主义的一种形式)就是根据这一事实而来的,即因希伯来人用字母来表示数,所以他们认为由字母组成的每个字都具有一个数值。如果两个字的字母值之和相同,那就表明这两个字所代表的两种概念、两个人或两件事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在以赛亚的预言里(21∶8),狮子宣告巴比伦城的沦落,因为希伯来文中狮子这个字和巴比伦这个字里,其字母所代表的数字之和是一样的。 2025-02-17 16:01 - 代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这一事实,引起了数学名词的混乱。费马和笛卡儿所创立的科目,通常叫做“解析几何”。“解析”一词用在这里是不恰当的,叫坐标几何或代数几何较好(代数几何现在有另外的意义)。自柏拉图以后,“解析”一词指的是这样的过程: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开始,往回做去,直至达到一些已知的东西为止。“解析”在这个意义下与“综合”相反,后者系指演绎的表述而言。约在1590年,韦达认为algebra(代数)一字在欧洲语言中没有意义,摒弃不用,而建议用analysis(解析)字样(第13章第8节),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用。但对韦达和笛卡儿来说,用“解析”一词来描写把代数应用到几何上还是恰当的,因为他们是用代数来分析几何作图问题的。他们假定要求的几何长度已经知道,找出这长度所满足的方程,并调整这方程,使得从中能看出怎样去画出所求的长度。因此奥扎南(Jacques Ozanam,1640—1717)在他的《词典》(Dictionary,1690)中说:“近代人用代 数来进行分析。”在18世纪著名的《百科全书》(Encyclopedie)中,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把“代数”和“解析”当作同义词用。“解析”一词逐渐地变为专指代数方法而言,而新的坐标几何,大约直到18世纪末,在形式上几乎一律被描写成代数在几何上的应用。但是到了18世纪末年,“解析几何”已经成为标准的名词,常常用作书的名字。 2025-02-17 16:05 - 与此同时,微积分和无穷级数进入了数学。牛顿和莱布尼茨都认为微积分是代数的扩展;它是“无穷”的代数,或者是具有无穷多个项的代数,例如无穷级数。就在1797年这样近的年代里,拉格朗日在他的《解析函数论》(Theórie des fonctions analytiques)中说,微积分及其以后的发展只是初等代 数的一个推广。因为代数和解析是同义词,所以微积分也叫做解析。欧拉于1748年在一本著名的微积分教科书中,用“无穷小量解析”一词来描写微积分。这个名字直到19世纪晚期还在使用,当时解析一词是用来描写微积分和建筑在微积分上的那些分支的。这样就给我们遗留下来一个混乱的情况:“analysis”包括所有建立在极限过程上的数学,而“analytic geometry”则与极限过程无关。 2025-02-18 14:05 - 记号f(x)是欧拉于1734年引进的。